职教集团的路怎样延伸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4-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华社记者 孙参 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邢晖

  职教集团是一种由多个成员主体自愿结盟、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组织方式,它以专业和行业为纽带,以骨干示范职业院校为核心,以相关职业院校为成员,联合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相关组织,推进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与校校合作。职教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形式。

  职教集团化办学既是政府政策导向,又是很多地方积极探索的实践结晶,它已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据统计,全国已有25个省市组建了200多个职教集团,参与单位6000多个,成员学校达到2400多所,合作企业有3600家。目前还有更多的省市正在酝酿组建职教集团。

  尽管各地职教集团的背景、规模、模式、特征不尽相同,且不同程度地面临许多难题和困惑,但成效和经验是显著的:集团内联合招生扩大了规模和范围,集团内校企合作促进了顶岗实习和教师实践,集团内院校合作有利于中高职衔接,集团内资源共享缓解了基础条件不足,集团内部门合作打破了条块分割,集团内多元投入拓展了经费渠道,集团内优势互补体现了利益双赢;同时,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从分散到集约,从单一到联合,从小职教到大职教,从城乡分离到城乡一体,从校企不密到校企紧密,从区域封闭到区域开放。可以说,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路子不是唯一的,却是可行的,路子应该越走越宽。

  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的新探索正说明了这一点。笔者认为,职教集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主体范围向国外扩展,与国际接轨。国际化是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一直坚持探索的道路,也是我国后发性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捷径。引进和输出,前者居多。职教集团引进国外元素,与国外院校或企业合作,扩大了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主体范围,也丰富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中的“国际智囊团”、“国际护理教育委员会”、“外籍专家进课堂”、“国际教师团队”等,不仅有利于国际先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有助于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走向世界。在院校、行业企业和区域之间的合作基础上,“国际参与”、“国际品牌”是一条延伸之路。

  功能价值向深层挖掘,进教学领域。集团化办学在探索阶段往往偏重“手拉手”的形式,向纵深发展则应探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涵,只有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领域才算真正进入核心价值层面。从追求教育或学校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在专业设置、课程资源、实训设施、专兼教师、方法改革、岗位培训、技能标准、科技开发等多个方面,形成校方、企方、外方的有机合作、开放共享,应该是职教集团的实质性效能。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的“临床专家进课堂”、“学校里建病房”、“医院里设课堂”、“教师到医院接受临床培训或进修”、“国际化多元结构”教学团队、中外教师“集体备课”、从“专项操作模式”转变为“剧本式培养”的情境式教学、共同参与制订标准的护理学生技能比赛,等等,这些探索无疑更具有实质意义和推广价值。

  管理机制向制衡探索,顾各方利益。“利益共同点”、“相互协调平衡”是职教集团存在和发展的长效机制,采取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职教集团化办学的难点所在。契约性协议合同比松散联盟式聚集要先进,理事会或董事会制比成员联席会更实质,类似企业集团式的带有资产或资金关系的股份合作制,是否更具本质特征,也更具有制衡的力量?教育属公共产品,具有非营利性、多种所有制和不同的管理体制,很难理顺方方面面的复杂关系,但在责、权、利分担共享的宗旨下,需要有制动和制衡的有效机制。内部管理体制也需要深层次探索。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提出“行业主任—中方主任—外方主任”“三元制”管理模式,是加强三方有效沟通和协调、增强职教集团生机和活力的良策妙法。

  合作服务向多方辐射,呈示范效应。职教集团一般以骨干示范职业院校为龙头或核心,其在教育领域的引领和带动性能、影响和知名效应如何,直接影响到职教集团的生存发展;其规模外延、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模式转变,都取决于集团内或集团外行业、企业乃至区域内外的参与程度和支持力度。国家“扶优扶强”的政策也是旨在发挥示范院校在职业教育中“做大做强”、“又好又快”发展的牵头和辐射作用。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利用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国内外护理行业中的威信和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合作与服务范围,这是一条可以继续探索的经验之路。